近日,河南省政府正式印發《河南省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行動方案(2025—2027 年)》(以下簡稱《行動方案》),為這一農業大省的秸稈資源利用劃定清晰路線圖。作為全國秸稈資源第二大省,河南正通過政策引導與技術創新雙輪驅動,推動曾經的 “田間廢棄物” 向 “綠色資產” 轉型,一個千億級秸稈產業蓄勢待發。
河南省農林生物質秸稈綜合利用行動方案
政策錨定方向:93% 利用率 +“三化” 路徑,構建全鏈條支撐體系
《行動方案》明確了未來三年的核心目標:到 2027 年,全省秸稈綜合利用率穩定在 93% 以上,秸稈離田利用率突破 35%。圍繞這一目標,方案聚焦 “肥料化、飼料化、能源化” 三大利用方向,打出一套系統化組合拳。
在肥料化利用方面,河南將推廣秸稈科學還田技術,建設千畝以上應用引領區,讓秸稈 “回歸土壤” 滋養農業生產;飼料化利用聚焦秸稈養畜產業,計劃打造示范基地并完善收儲體系,把秸稈轉化為優質畜牧飼料;能源化利用則重點支持秸稈成型燃料、秸稈發電等項目,通過技術創新突破高值化利用瓶頸。
為保障落地,政策特別提出構建 “收、儲、運、用” 一體化網絡,推動產業聯盟化運營與資源共享,從源頭破解秸稈收集分散、供應不穩定等行業痛點。
政策同時明確,將構建“收、儲、運、用”一體化網絡,推動資源共享和產業聯盟建設,為秸稈綜合利用提供堅實支撐。
產業新機遇:三大板塊迎來風口
隨著方案落地,相關產業鏈正在迅速升溫,顯著機遇包括:
裝備制造爆發:秸稈撕碎、打捆、成型等高效智能設備需求激增;
項目扶持加大:秸稈初加工執行農業用電價格,顯著降低生產成本;
技術服務擴張:專業化的還田、燃料化技術服務市場空間廣闊。
技術賦能:農林生物質秸稈綜合利用預處理系統成關鍵環節
要實現規模化、高值化的秸稈利用,離不開先進預處理裝備。以眾安環保為代表的企業,推出生物質預處理系統,涵蓋粗破碎、細粉碎和成型模塊,可將秸稈物料精確控制至5mm以內,全線密閉運作、配備智能聯控和負壓除塵,僅需1-2人操作,兼顧高效、環保與穩定性。
農林生物質秸稈綜合利用預處理系統
案例實效:南亞項目實現經濟環境雙贏
2023年,眾安環保在南某亞地區實施的生物質秸稈預處理項目正式投產,系統具備每小時60-120m3的處理能力,產出燃料20-40噸/小時,用于發電供應。該項目不僅解決了秸稈處置難題,還創造就業崗位近百個,帶動農戶增收超500萬元,成為環境與經濟效益協同發展的典型范例。
結語:從“廢”到“寶”,河南秸稈資源迎來金色未來
河南作為秸稈資源大省,此次《行動方案》的出臺,標志著秸稈利用進入系統化、規模化、高值化的新階段。在政策、技術與市場的多重推動下,秸稈不再是被焚燒的廢棄物,而是支撐綠色低碳發展、助力鄉村振興的新興資源——一個基于秸稈的千億級產業正蓄勢待發。